最近鳄鱼配资,美国政府在收购企业股权方面又有新动作。
8月2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购入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工企业的股份。
8月22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正在组建核燃料国防生产法案联盟,以构建国内浓缩铀供应体系。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为美国政府投资核电企业铺平道路。
继“以补贴换股权”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收购稀土公司MP Materials优先股、掌控美钢铁公司“黄金股”之后,美国政府又将干预之手伸向了军工、核能等关键敏感领域。
这些动作进一步印证,特朗普正在打造“国有”资本主义新模式。
特朗普加速推进“国有”资本主义布局。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延伸资本触角,近期更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私有企业股份。
战略行业国有化进程加速。
6月12日,特朗普宣布批准日本制铁公司对美国钢铁公司提出的149亿美元收购计划,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将在新实体中持有“黄金股”。
7月1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投资4亿美元,以收购优先股的方式获得稀土企业MP Materials15%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8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向英特尔注资89亿美元,收购其9.9%股份。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以及32亿美元的“安全飞地计划”资助。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英特尔总部。
国防军工企业成为新猎场。
除了钢铁、稀土和半导体行业,美国政府的“国有化”触角正在伸向国防军工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军火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承制了包括F-35战机在内的众多美国尖端武器装备。
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97%的收入来自美国政府鳄鱼配资,他们基本上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
目前,洛克希德・马丁、波音、Palantir等顶级国防承包商均已被纳入美国政府的入股评估名单。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核能企业或是下个目标。
美国能源部日前宣布正在成立核燃料国防生产法案联盟,该联盟旨在依据《国防生产法》促成紧急协议,提升国内浓缩铀及核燃料供应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Centrus公司很有可能获得政府支持,因为它是目前唯一一家根据美国能源部合同生产浓缩铀的美国本土公司。
据悉,2024年美国会曾拨付34亿美元用于国内核燃料生产,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利用该笔资金入股核能企业。
“国有”资本主义模式有何特点?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美国政府频频通过入股形式介入关键敏感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将其称为美国“国有”资本主义新模式。
政府入股,加强控制。
特朗普政府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入股私营企业,进一步强化对关键企业的干预和控制。
其中,“补贴换股权”模式颇具代表性。
美国政府将《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补贴资金直接转换为股权,一跃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在尝到甜头后,美国还计划对美光、台积电和三星等获得法案资助并在美建厂的芯片企业采取同样操作。
特朗普对这种模式颇为满意,声称“美国没为这些股份花一分钱”。
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公司股份鳄鱼配资。
此外,MP Materials的优先股可帮助美国政府优先获得利润分红,并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增持股份,扩大控制力。
美国钢铁公司的“黄金股”虽不涉及分红,却使美国政府获得了对企业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
总体来说,通过入股私营企业,美国政府不仅可以坐享分红,缓解日益加剧的财政压力,还可以干预企业决策,确保企业“听话”,服务国家利益。
关键领域,精准聚焦。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国有化”操作绝非零散动作,而是围绕国家安全与产业霸权的系统布局。
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美国军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承担着众多关键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任务,其产品广泛列装于美军各军兵种,对美国国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装配厂。
半导体行业被视为数字时代的基石和大国科技竞赛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在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环节取得持续突破,极大冲击着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
稀土是制造高科技武器和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钢铁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工业基础,核能是保障AI时代能源供给的优质选项。
美国政府重点关注这些关键敏感行业,就是意图通过政府干预加强对其掌控,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捍卫产业霸权,推动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交易色彩,十分浓厚。
美国政府的干预方式还带有鲜明的特朗普个人风格,充分体现出了“交易的艺术”。
例如,“补贴换股权”模式将《芯片与科学法案》承诺的补贴资金,转化为政府股权,实现了政策资金的资本化循环。
特朗普公开表示自己一下子就为美国赚了上百亿美元,并表示若有类似机会还会这么做,直言“这不丢人,这叫生意”。
在具体谈判中,美国政府则主要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迫使企业就范。相关企业要么接受政府入股的要求,要么面临严重的惩罚性措施。
特朗普为何要搞“国有”资本主义?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奉为圭臬。
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始终局限于政策引导与适度补贴,即便在特殊时期介入产业,也严守“短期托底、不越市场边界”的原则。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国有化”举措,彻底撕碎了这一传统框架。
政治考量:服务国家利益,争取选举支持。
对于特朗普而言,政府通过扮演“生意人”的角色来获取企业股权,可谓一石二鸟:既可彰显“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坚定立场,又能向选民展示其独特的经济手腕。
2025年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将“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确立为核心理念。
通过加强对于关键敏感行业的控制,可以确保政府及时了解并控制潜在风险,帮助政府在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之下保持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此外,通过高调介入私营企业运营,特朗普意在向公众传递“政府正积极推动本土产业复兴”的信号,进而激发这部分选民的投票热情,为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争取更多选票。
财政动因:对冲赤字失衡,缓解军费压力。
如今的美国政府深陷财政困境,美债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膨胀至天文数字,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高达1.2万亿美元以上。
在传统税收难以覆盖利息支出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试图另辟蹊径。
通过持有英特尔等企业股权,政府可有效增加优质资产,提升自身信用度,进而压低国债利率,缓解财政付息压力。
此外,2024财年美国军费开支接近9000亿美元,规模惊人。通过入股军工企业,政府可将巨额补贴转化为资产,部分对冲直接拨款带来的开支压力。
第二任期,特朗普亲自承担起交易撮合者的角色,通过获取股份、强化干预,颠覆了美国政府对待私营部门的方式,也打破了美国长期坚持的自由市场理念。
在这种模式下鳄鱼配资,如何在国家控制、市场效率与全球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美国政府面临的新考验。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